不知不觉,南大TeX(tex.nju.edu.cn)已经陪伴大家一年半有余。
自在线LaTeX编辑器上线以来,eScience中心一直在听取同学们的反(dao)馈(mei)意(jing)见(li)。
此前,eScience中心基于开源版Overleaf搭建的tex.nju.edu.cn测试平台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而且耗费维护精力,所以经过审慎评估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eScience决定重装升级(Remake)tex.nju.edu.cn服务。
为了最大程度给当前TeX用户减少不便,我们做出如下调整:
自2022年12月10日起,原tex.nju.edu.cn旧服务数据全部转移至latex.nju.edu.cn域名,并保留至2023年3月18日24点
原TeX旧服务共享、协作的链接,将tex.nju.edu.cn替换为latex.nju.edu.cn即可继续使用旧服务,直至latex.nju.edu.cn的旧服务停止服务
旧服务到期(2023年3月19日0点0分)前,请用户抓紧时间自行下载转移自己的项目
敬请各位用户相互转告,谢谢!
有人可能开始吐槽了:“升个级,你换域名干嘛?!没事找事,徒增麻烦啊!”
哎,别急着吐槽,当然是“有事”要宣布啊!
原先的tex.nju.edu.cn域名将留给一个神秘的在线LaTeX新服务,比起原先的TeX服务有巨幅增强。
它是什么?我们先卖个关子,先来看看几位同学的经历:

我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这倒不我早早大彻大悟,只不过是在图书馆某日闭馆时的骤雨中,那块硬盘溘然长逝,连带着我写了大半的毕业论文,和四年来的全部资料、相册。我一夜间成为了没有过去的人。从那以后,我格外珍惜自己的数字资产。我把数据备份的 321 原则[1]写进座右铭,不再相信救世主和神仙皇帝,也不再相信没有备份手段的存储方法
。
现在,我用的笔记软件一定要有 WebDAV 同步功能到 box.nju.edu.cn,我做的任何项目一定要拿多 Git 平台做相互镜像、版本管理和云端存档。那些没有本地备份的服务我全部手动保存一遍,同一个TeX项目每过一段时间都要小心地下载到本地,有点麻烦但——比起数据丢失的后果,也还行吧。(网友ID:束聚桂)
我的思维很快,别人想一个 idea 的时间我能想至少三个,不带重样的。我很喜欢在小组合作中把这些多出来的 idea 贡献给大家。一开始大家都用 Word,在南大云盘[2]上建了个群组,批注审阅功能用得不亦乐乎。后来我了解到建模比赛,报了名打算大展拳脚。
只不过我没料到一点,那个领域里写技术文档比较多,Word 虽然很强大但是排版技术文档有些费心;队友们还习惯把半成品搁在微信上传来传去,搞得一地鸡毛,也搞得我心灰意冷效率尽失。我明年再冲一把美赛 F 奖,前提是我能找到一个方便多人共同编辑和评阅的写作工具。
(网友ID:任麦光)


我不擅长外语(很抱歉在这里公布了这个难言之隐)。从认识字母表上的 26 个字符以来,我从没掉出英语老师的特别关注列表。好在熬出头了,以后永远都不会再遇上闭卷的英文写作考试,我也就能悄悄借助一些小工具的帮助。在短暂的生命当中,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辅助工具,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款除了检测单词拼写错误还有很丰富的语法纠错支持。就是有一点不够方便,如果能够嵌入到编辑器中实时检测语法和拼写错误,写论文可要方便太多。
(网友ID:应玉兰)
我是博士生,做基础理论工作。今年十月,我获知量子纠缠相关的研究得了诺奖十分激动,这正是我在努力开拓的领域。我的研究工作中日常硬推公式一把梭,只可惜我的书写技巧比较抱歉,草稿纸自带加密,没有别人能看懂。为了发表,这百十来个数学表达式最早都是亲手输入电脑,排版的时间比推导还长。
后来我找到了一款公式识别工具,对这玩意的公式识别效果感到尤其满意。当时免费帐户有每月 50 次识别的限额,这好说,我就手头注册了十几个账户,不就是注销再登录嘛。不过某些夜深人静的晚上,我还是会为这种白嫖行为暗自赧颜汗下。更何况现在免费版账户只有 10 次限额了,要是能堂堂正正不白嫖,该多好。(网友ID:龚拾掇)


去年年底我摸鱼的时候发现了 https://tex.nju.edu.cn,跟 Overleaf 长得差不多甚至还比 Overleaf 访问得快一点。很快啊,我就把这个好工具分享给室友、课题组、年级群。忽然有一个下午,我在图书馆打开这个网站弹出来的不是登录页面,而是 502 错误。同学们都来问我怎么回事,我当然不知道怎么回事。
随着毕业论文截稿日迫近,上千号DDL战士同时发功,网站崩溃日益频繁。eScience通知群里说,TeX服务本意是LaTeX教学、入门用途,没想到会遇到毕业季的论文需求高峰,所以现在着实不稳定。我觉得这话挺有道理,又很不讲道理,只好在本地又配置了另一套环境。哎,要是TeX能承受高负载,真正成为生产场景就好了!(网友ID:甘思仙)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说不定我们可以去唐仲英楼问问eScience……

五位同学一起来到唐仲英楼,问eScience中心:“您看这tex还有救吗?没救了还有没有新的玩意儿
,最好——”
它要接替 LaTeX 在线编辑器的角色
它不仅要具备友善的中文界面,也最好帮我解决点英文写作问题
它要能补全我总会忘掉的排版命令和语法
它要自带一个数学公式识别器
它要满足我对数据安全的苛刻要求,支持 Git 同步
它要做能版本管理,让我轻松回退到几天前那个或许不改更好的版本
它要像 Word 一样,方便几个人协作
它要能有个现成的模板库就好了
它要能把编辑和预览拆成两个窗口,方便我在另一个屏幕上看
它要有具体的报错信息提示更好,明明白白告诉我哪一行有问题
它当然不能随随便便崩溃
它……
姚老师:囧,这种服务,eScience 正在准备中!
(注:文中故事与人物纯属虚构)
参考资料
数据备份的 321 原则: https://www.guozeyu.com/2018/08/backup/
[2]南大云盘: https://box.nju.edu.cn/